1)第十一章、报纸_重活之娱乐香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香港人喜欢看报纸,是全球中文报纸安人口比例计算最多地区,在八十年代初,香港这个人口还不到四百万的弹丸之地,竟然养活了上百家报纸。

  即使在以后21世纪纸质传媒全面萎缩的阶段,香港还能有50多家报纸存在,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也可以说是报业的成功。

  这之间固然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而香港人喜欢八卦新闻(在香港狗仔队是出名的),喜欢小说也是一个重要因数。

  在八十年代香港的报纸主要有东方日报、明报、成报、星岛日报等等系列报纸。其中东方日报、明报、成报等报纸最强,销售都在十万份上下,而许多小报纸的销量都只有一万多,有的甚至一万都不到。

  虽然只是一个新人作家,但雷卫东那些写小说的穿越前辈还不一样,谁自己穿到一个富二代的身上。

  虽然雷卫东因为年级小没什么关系,但是吴伯在香港几十年,又经营一家剧院,还加盟嘉禾院线,关系网很多,帮雷卫东找几家报纸投稿实在是太简单了。

  可以说只要雷卫东愿意的话,就是明报金大师,吴伯也能找上关系说上话,把小说直接送上门让金大师审核。

  不过雷卫东没有走这一步,对《寻秦记》这部小说雷卫东还是有信心的,再加上雷卫东也不想什么事都麻烦吴伯,决定还是选投稿看看,如果实在不行再找关系。

  当然雷卫东没有把小说送到东方日报、明报、成报、这些大报纸,很简单像明报这样的报纸每天收到的稿件、文章实在是太多了,很多小说那些编辑看都没看内容,只是看一下名字,不出名就直接仍垃圾桶了。

  这不是瞎说,在前世有太多的电影、电视介绍这方面内容了。

  一份报纸就那么大的内容,除了必须的新闻、评论等方面的内容,能够登小说内容的就那么大,那有空给新人机会。

  香港武侠小说在金庸封笔后,人才凋零,是没有新人出来吗?怎么可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已。

  看看金大师、倪狂的出名就可以看出来,金庸是自己创立明报,自己写小说经过好几年的时间才出名的。

  倪匡是运气好碰到金大师,由金大师的提拔才出名。

  至于女作家亦舒是倪匡的妹妹。而黄大师刚刚开始是给人代笔,有了名气才开始自己写小说的,而且为了销量在小说里加入大量的有料情节。

  香港人小说情节严重,在80年代肯定有无数人动笔写过小说,为什么没什么人出名,是根本没有成名的机会。

  雷卫东可以肯定,即使是《寻秦记》这样经过香港市民的验证被香港人喜爱的小说,要想在明报、成报这样报纸上出版,除了有人介绍,或者直接去找金大师,被金大师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