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八十一章 翻旧账_权驭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太多的地方适合耕种,故而明军的后勤补给要靠山海关内补给,而后金军从广宁城就能得到补给,一旦后金军兵围困锦州和宁远,先明军在后勤路线上就处于劣势。

  另外,考虑到后金军战斗力凶悍,明军援军和后勤补给都可能被切断,这就使得锦州和宁远的明军成为孤军。

  故而,在广宁失守的情况下,熊廷弼认为没有必要再守卫锦州和宁远,而是干脆退回山海关防守,等明军在山海关整军备武后再出兵山海关收复广宁,而后再图谋收复辽阳和沈阳。

  不得不说,熊廷弼的这个布置从战略上看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他犯了一个大错,无论他的这个战略有多完美以及贴合实际情况,要是没有经过朝廷的批准而放弃锦州和宁远,那就是不战而逃的死罪。

  明朝有一条军法,叫“失土者死”,也就是说如果镇守疆土的将领失去了疆土,那么那名将领就是死罪,无论文武百官都对这一点非常清楚。

  熊廷弼固然已经被王化贞架空,但他再怎么说也是大明的辽东经略,对辽东的疆土有着守土之责。

  辽沈之战时,时任辽东经略的袁应泰本能逃走,但却选择了自尽殉国,并不是袁应泰不想活命,实在是辽阳和沈阳一丢后整个辽东都要落尽后金军的手里,他这个辽东经略难逃一死。

  故而,王化贞要承担丢失广宁城的罪责,主张撤回山海关的熊廷弼则要承担丢失辽西走廊的罪责。

  除非朝廷同意,否则王化贞和熊廷弼就是死也要死在关外,两人身为明军的两大主帅绝对不能退到山海关内。

  实际上,后金军曾经派人追击后王化贞,但是没有跨过大凌河就退回去了,根本就没有染指辽西走廊的意图,毕竟后金兵兵力和国力有限,努尔哈赤不会把战线拉得太长,实在是无力占领辽西走廊。

  这就使得熊廷弼退守山海关的战略显得非常尴尬,在外人看来他是被后金军吓破了胆子,白白地把辽西走廊丢给了后金,其解释不过是为了活命罢了。

  主持对熊廷弼审判是东林党大佬之一的左都御史邹元标,与陪审的众官员很快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认为熊廷弼的解释却有可取之处,但军法有严令“失土者死”,国法如此罪无可遁,故而判处其与王化贞一样都是死刑。

  当然了,熊廷弼和王化贞是不会坐以待毙的,虽然两人身陷囹圄,但他们有着不少同僚故友,纷纷想办法营救二人,只要天启皇帝不下旨处死二人那么就有翻盘的机会。

  总体说来,明朝的皇帝是对朝臣们最为宽容的,就算是被顶撞也不过是廷杖一顿罢了,不会像后世的清朝那样直接砍了人的脑袋。

  所以,有些官员即便犯错下狱后,皇帝也会给其机会让其重新踏入仕途,有些本应被处死的官员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