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八章 外来的和尚_从大学教师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对论的,与会的师生都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人家来自美国的专家果然不一样,风趣幽默有实力。

  演讲结束,接下来就是认识物理系一众贤能的时刻。

  当介绍到沈光林的时候,查理教授对他的年轻也表示了一下惊讶:“这么年轻就能够在《物理学评论B》(Phys.Rev.B.)发表论文的研究者,在花旗国也是不多见的。”

  随行的院系领导并没有介绍沈光林的留学背景,而是重点突出他的年少有为。

  “沈老师不光是老师,他还是院长在读的博士生。”

  查理表示不惊讶了。

  作为一名博士生,能够发表一些高端论文并不惊奇,甚至有些人在本科阶段或者研究生阶段就获得了发表《科学》或者《自然》的机会。

  “加油小子,我在读博期间写出了《科学》,希望你也可以。”这是一种另类的鼓励,他不觉得沈光林真的能够完成《科学》的挑战,毕竟,第三世界的学者,一个国家一年未必能够出产一篇。

  沈光林却觉得自己真的应该写一篇达到《科学》级别的论文了,毕竟,自己刷的成就已经够多了:“谢谢,我一定会努力的,只是不知道这个年代《科学》的择稿标准是什么。”

  “《科学》的主要关注点是出版重要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和科研综述,当然,《科学》也出版科学相关的新闻、关于科技政策和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

  查理说的都是官方语言,沈光林表示他知道科学是什么,也知道《自然》的一般规则是什么。

  不过,在查理的眼中,沈光林这个人还是不错的,起码他英语不错,跟他交流不需要专门的翻译。

  “沈,你是教哪门课程的?”

  “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很难有突破性进展,精深的还是量子力学方向。”查理教授很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而自豪。

  沈光林对这块也是有些了解的。

  毕竟,在后世,量子力学有比较大的突破,他有学习过相关内容。

  “对于量子力学我也有所涉猎,我准备的下一篇论文题目就是量子纠缠。”沈光林很直接的就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量子纠缠的历史也很久了,早在1935年的爱因斯坦时期,波多尔斯基就讨论过量子纠缠的特性。

  后来,薛定谔阅读完毕EPR论文之后,有很多心得感想,对于“量子纠缠”这术语给予了重新定义,并且研究探索相关概念。

  1964年,约翰·贝尔提出的论文表明,假若测量两个粒子分别沿着不同轴向的自旋,则量子力学得到的统计关联性结果比定域性隐变量理论要强很多,这又是一次突破。

  1972年,约翰·克劳泽与史达特·弗利曼首先完成量子纠缠的检试实验。

  从此之后,量子纠缠就成为了热门研究科目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