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84章 倾崩(3)_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绝上前线的人,都已在近卫军的枪口下先一步成为了惨死孤魂。

  11月12日,占据外城的帝俄军队集中了大量的空中和炮兵火力。对莫斯科主城展开了猛烈的滥炸狂轰。数百门大口径榴弹炮分散部署在郊外的阵地上,根据空中反馈的观测报告、接连用曲射火力摧毁城中的建筑目标:虽然帝俄军在火炮数量上并未取得如其他重武器一般对敌方的优势,但他们在质量上却是完爆对手,其实际发挥出的效力也同样远非红俄军队所能比拟。原因无他,在德国的援助下,帝俄军中的重型火炮比例极高,作为常规武器的150毫米榴弹炮比比皆是;而苏俄由于自身工业有限,只能靠76毫米和85毫米火炮来堆积数量。双方的实际火力差距便由此体现出来了。一幢幢建筑很快就在这如密雨倾落的炮弹轰击之下崩裂塌毁,尘土滚滚飞散,火焰熊熊高窜;帝俄官兵则在坦克和突击炮的支援下向市区挺进。利用火焰喷射器、冲锋枪等武器与对方展开全面巷战。

  与城市外围的战斗相比,市区内部的搏杀无疑要严酷了数倍;狭窄的地形使得帝俄军队的重火力优势很难得到应有的发挥,而发生在房屋当中的遭遇战更是将双方拉到了近乎同一条起跑线上,胜利者只会属于勇猛敏锐而又运气加身的那一方。很多情况下,帝俄军队都不得不用重炮和空中支援将眼前的建筑彻底炸平,而后才能继续向前稳步推进;而在这个时候。德国援助的那批灰熊式突击炮的价值便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了。它们的侧面拥有足可抵御76毫米反坦克炮零距离射击的坚实防御,后方发动机盖上也架起了一块用于抵挡从天而降的燃烧瓶的铁板;普通坦克在巷战中面临的被敌军伏击的尴尬处境。这些突击炮却是一个也没有具备。而面对盘踞在身旁高层楼顶的敌人,仰角不够的“灰熊”也完全有它的应对之策;在倒退数十米之后。其直接就用那门170毫米臼炮猛轰建筑的底层结构。那十倍于普通坦克榴弹的单发威力就完全不是后者所能轻易承受的了,而这种充满了暴力的野蛮拆迁,也无疑奠定了帝俄军队胜利的根基!

  11月20日,帝俄军队已经对莫斯科守军形成了分割包围之势。整座城市的守军被分割成三片互不相连的孤岛,彼此之间无法相互支援,只能被迫各自为战。一个个扩音器在战场前线被设立起来,并在夜间一遍又一遍的放送着他们对红俄士兵的劝降声明。由于深知斯大林统治下的布尔什维克是靠红色恐怖来驱使民众充当他们的炮灰,清英便建议帝俄军方在任何一场战役中都不应放松攻心的宣传,以唤醒并鼓舞那些被红色帝国长期奴役的军民的反抗之心。在军事行动难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