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九章 君臣利益的平衡点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难彭泉。

  “朕是宠信建昌伯,但做事也讲求分寸,尤其是不能逆天意而为……”

  说这个,就是告诉大臣,朕法办张延龄还真不是因为张延龄做了错事,是因为提前有人告诉朕老天要发怒,朕也是逼不得已。

  谢迁实在听不下去皇帝这些废话,他走出来道:“那陛下,不知该如何拨乱反正?是否该对始作俑者,明正典刑呢?”

  一群大臣都在往谢迁身上瞄。

  一个个想说都不敢说,但其实心里也挺佩服谢迁的。

  还是你老谢敢胡侃啊,还明正典刑?没听陛下找这么多借口,还是在为他小舅子说情?

  不会皇帝一扭脸就说,把张延龄关押这几日,让他自省,惩罚的目的已达到,现在既然地动已发生,就可以罚他几个月俸禄让他回家继续面壁思过?

  以皇帝的尿性,这是十分有可能的。

  而且能到这一步,其实已属不易。

  朱祐樘道:“这也正是朕想问诸位卿家的,如何处置建昌伯,既能平息上天的怨怒,又能给世人一个交代,让其得到应有的教训,再是让……朕心中好过一些?”

  即便皇帝没说怎样才是“心中好过”的标准。

  但其实也等于是让大臣知道,他还是不想惩罚张延龄。

  好过……大概的意思是说,结果别让皇后借题发挥太厉害,咱最好还是能找个平息舆论的方式,小惩大诫,便算了。

  大臣中当着皇帝的面,就开始小声议论开。

  这是皇帝给他们出的一道题。

  惩罚张延龄这件事,必须是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达到最有利结果。

  从朱祐樘的角度,虽然张周已有建议,罚张延龄去西北从军,但始终皇帝不能亲自提,还要大臣来说……

  否则皇帝说自己不是包庇张延龄,别人也会当他是在包庇,让张延龄去西北从军的提议,也会被大臣否定。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