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三章 亲拜阁臣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周升侍读学士的事,也只是由谢迁提出了一点反对意见,随后内阁三人也都顺理成章顺着戴义的话茬,把关注点放在了程敏政身上。

  与其说这是在谈判。

  还不如说这是在皇帝单方面跟内阁开条件,其实刘健他们也知道,只需要听着,看皇帝需要多少“好处”,才能把《大明会典》修撰的功劳,从张周一人之功,变成以张周为首整个翰林院的功劳这件事上。

  “可!”刘健又是官话。

  程敏政回来帮修书,听起来也没什么问题。

  戴义道:“书成之后,陛下想以程学士官复原职,但也并不留在京师,调南京翰林院掌院事,并以原先掌南京翰林院事的南侍读学士张元祯,调京叙用。三位阁老以为如何?”

  刘健这次没直接去回答。

  程敏政这才卸职几天?

  就要官复原职?

  这是张周在暗地里帮程敏政?程敏政跟张周同时卷入到鬻题案,张周有必要这么不避嫌疑去帮程敏政?

  还是说这是皇帝的意思,而只是借助了张周修书这件事,皇帝想帮程敏政复出呢?

  “三位。”戴义见内阁三人对此不太愿意接受,不由继续劝说道,“程学士之前在朝为官,也可说是兢兢业业,未曾做出任何有悖纲常之事,若单是因市井一些谣言,便要令他背负骂名,从此不问朝堂之事,这对朝堂来说是很大的损失。而调他去南京,陛下也充分考虑过他的‘失察’和‘不避嫌疑’,也是为对他的惩戒。”

  “以其修书之功,令其将功折罪,三位阁老何以还要苦苦为难?”

  刘健看过李东阳和谢迁,发现二人都没有要对此发表见解的意愿,便点头道:“也可!”

  戴义听到这里,算是彻底松口气,笑道:“剩下的,就是翰林院参与到修《会典》的,都会以书成之功,官升一级,原先有过修书但暂且不在翰苑的,也酌情升赏。修书之细节,明日朝堂论定,三位阁老这次不会有何意见吧?”

  戴义还算是客气的。

  每说一件,不管是不是对内阁等传统文官有益的,他都会认真问询。

  这也是方便他回去一件一件跟皇帝复述。

  “嗯。”这次刘健只是点头表示同意。

  戴义笑道:“那咱家便要回禀于陛下,有关修书的细节,不妨让张先生跟三位阁老细说。这也是陛下的吩咐,三位阁老、张先生,咱家先回。”

  ……

  ……

  戴义得到其满意的答案,回去找皇帝回禀。

  却把张周留下来。

  送走戴义,刘健三人也没拿出对张周很不客气的神色,反而是用一种疑窦、生疏和感慨的神色,上下打量着张周。

  刘健道:“秉宽,入朝也近两月,如何?”

  张周怎么说也是翰林院的官,跟刘健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刘健还是张周殿试的阅卷官,双方再怎么说也带着身份和地位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