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章 以战代练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切实之方案,诸位卿家不必再争。”

  定了出兵,还听从张周的,要从宣府出兵。

  大臣自然心怀不满。

  但有张周先前几战的功劳,大臣又知现在皇帝对张周无比宠信,他们有意见提不出,所能想到的,自然还是在朝议结束之后,一群御史言官联名上奏去反对出兵之举。

  “户部郎中王琼,于偏关一战居功至伟,擢为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偏关及周边之地。”

  朱祐樘当即对此战中有决策功劳的王琼做了封赏。

  户部右侍郎的兼职,近乎可以跟秦纮这个宣大总制的级别一样,不过王琼始终还只是偏关巡抚,而偏关在大明战略上的意义更侧重于军事防守,并不涉及到府库粮草治理等事。

  ……

  ……

  朝议结束。

  本来是商讨王琼和朱凤等人的功勋,结果到中段完全偏离方向,探讨起是否应该出兵,以及从哪出兵的问题。

  张周所代表皇帝的利益,跟文官追求的西北安稳的政策相悖,结果就是最后以皇帝的威严定下西北要出兵,但似乎这并不能得到文官的全面支持。

  连张周都知道,要是出兵,有了功劳会被文官打压,有了过错也会被放大。

  文官会利用他们手上治国的权力,尽可能给带兵出征之人设槛找麻烦,这也是明朝中叶以后文臣治国最大的弊端,那就是政治腐败导致的军队制度僵化,兵马实战训练严重不足,最后沦为只能守边不能打硬仗的预备役。

  朝议结束之后,张周再被叫到了乾清宫。

  朱祐樘坐下来之后,脸色也没多恼火,大概他过去当十二年皇帝,跟大臣之间在西北问题上扯皮太多,已经有点麻木。

  “秉宽,若是朕让你去宣府带兵出击,你是否有信心?”

  朱祐樘现在不敢把出兵的事假手于人。

  如果说先前他还指望王越和秦纮他们,现在他明白,只有张周在战略上才能理解他的意思,也只有张周才是完全站在皇帝立场上,至于文官……更接近于职业政客,只保证所谓“大局安稳”,不会想着去给皇帝建功立业,也不会想着去为大明边军做点什么。

  安定时代文官所推崇的“中庸”,会把时代的一切事务往“不作为”方向推进。

  张周道:“陛下,臣倒是有信心,但需要时间来筹备。敢问陛下能给多少兵马呢?”

  既然谈到要出兵,张周就需要商量点切实可行的。

  如果只给他个万八千的人马,张周自然知道这不行,但要是给张周三五万兵马……就意味着要从宣府周边乃至整个九边抽调兵马,文官会轻易同意?到时难免又要扯皮推诿。

  朱祐樘叹道:“朕也知道,若是要放开手脚去应战,无论是兵马调度,再或是粮草辎重,势必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朝中文武大臣支持,西北各处也未必能协调妥当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