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一章 马老头坏得很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一直都在做,提前有所防备,难道不应该吗?”

  大明从开国之后,一直有“备倭”的说法。

  其实倭寇和海盗一直都有,也跟大明的海禁有关,但一直到嘉靖年间才成为影响大明国本的大事。

  现在皇帝就以“备倭”为借口,要造船,大臣也挑不出太多毛病。

  毕竟皇帝自己都说了,所耗费的户部钱粮,加起来一共还不到两万两,剩下的都是靠张周和唐寅自行去筹措,如果这都要挑剔,那这群臣子也太不讲道理了。

  现在对于臣子来说,最可惜的不是耗费了多少,而不是能把张周创造出来的“价值”,给归到国库,眼睁睁看着张周从一个不起眼的晒盐之事上,都能创造出财富来,他们心有不甘的同时,还想着怎么去说服皇帝,让皇帝以“国家大事”为重,说白了就是把一切都归于朝廷大臣的掌控……

  皇帝能听就怪了。

  ……

  ……

  本来朝议中还有涉及到张周的第三件大事。

  是有关京营淘汰老弱病残事情的,但因为张周没在,朱佑樘就没让陈宽出来说……但其实这件事在执行层面,陈宽出面也很多,而张周作为操刀之人,反而在此事上很低调,好似连张周也都清楚如此会开罪一大批人。

  朝议结束。

  一堆大臣怀着复杂的心情出来,心中各自都在感慨着“命运不公”。

  凭什么我们勤勤恳恳,却只能落个庸碌之名,而张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连朝议都可以不来,就能做成那么多事,让我们想针对都针对不了?

  朝议后,吏部尚书马文升特地请了李东阳,意思是要去吏部商讨来年大计考核之事,但其实是他想跟李东阳谈张周。

  “你该找于乔……”

  李东阳受邀到吏部,却还显得不太情愿,之前跟马文升沟通的事情,多数都由谢迁去完成。

  马文升道:“宾之,有件事我还是要告知于你,陛下最近要了一份各地知府以上官员的名册,拿过去说是要针对西北用人上,做出一些调整。我不知这是张秉宽之意,再或是陛下临时起意,总认为陛下或是想提携一些后起之秀,以协助北方用兵备战等事宜。”

  李东阳面色冷淡。

  皇帝始终还是对于如今西北的用人,不太满意。

  主要是张周派系的人太少了,皇帝想要的,是张周能在西北做到一呼百应,任何的政令都能得到有效的传达,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只有极少数的官员属于被张周提携起来的……仍旧貌合神离。

  李东阳问道:“莫不是陛下想以这些人,进研武堂?”

  马文升摇头道:“本来我也以为,张秉宽要培植势力,必定要以研武堂为契机,却见陛下对于研武堂似并无太多的期许,也不知是跟张秉宽如何商议的。若单纯是地方将官的调遣,其中某些人,似并无军政方面的资质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