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九十六章 风向不对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会去说,而是要帮忙化解大臣的怨怼,让大臣知道皇帝的难处。

  马文升道:“陛下,不知此番领兵都御史乃是何人?”

  有了领兵的勋臣,当然要有都御史,或许在马文升看来,崔元和朱凤都不适合作为一方统帅,必须要有个文臣来节制二人材可以。

  朱佑樘没回答。

  陈宽道:“或乃是蓟镇巡抚刘宇。”

  马文升听到是他一直所推崇的刘宇,自然也就没什么意见,或许他的目的正是如此,要利用他认为的能臣刘宇,来压住两个莽撞的“年轻人”,崔元和朱凤,怎么看都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那种,很令马文升担心。

  朱佑樘有些不耐烦道:“那诸位卿家,在你们看来,这一战难道就草草收场吗?宁夏近乎每日都会上报鞑靼人袭扰,且每次都是数十上百人,多不过说百人的寇边,每每大明调兵前去堵截,鞑靼人都会找寻破绽逃遁而去,你们有更好的办法,朕也乐得听听。”

  礼部尚书林瀚走出来道:“陛下,如今宁夏巡抚并未尽到守御疆土的职责,当论罪。”

  这惹得不少大臣不满。

  论不论罪的,几时轮到你一个礼部尚书出来说话?

  各司其职懂不懂?

  弹劾论罪的事情,那一向是科道官员的差事,而你上来就要论宁夏巡抚的罪,这是用你的嘴,表达张秉宽的意思吧?

  朱佑樘道:“兵部对此可有意见?”

  张周并不在。

  作为兵部尚书的张周,不是经常缺席朝议,而是基本上不到场,以至于朝堂上近乎都忘了还有张周这个人,甚至每次张周来,大臣都会担心张周是憋着什么坏,每次都要严加防备,如临大敌。

  兵部侍郎熊绣道:“回陛下,兵部已协同蓟州等处,安排出兵等事宜。此番从京营调兵四千二百将士,协同蓟州出兵,另有粮草辎重等调度,都已跟户部打过招呼。”

  朱佑樘道:“光是打一声招呼还不够。户部这几日,要将足够多的粮草调运出来,如果来不及调运到前线的,就让蓟州地方上临时补充,用太仓的钱粮归还便可。”

  户部尚书佀钟道:“陛下,即便出兵,是否应当严查钱粮用处?”

  “你这是何意?”朱佑樘有些气恼道,“你是担心,有人会将军需挪作他用不成?还是说你觉得,秉宽会拿这些钱粮来修筑港口,甚至是造船呢?”

  佀钟也是一怔。

  他很想说,陛下您都把假设说出来,那我还能说什么呢?

  刘健道:“从地方先借调粮草辎重等事,古来便有先例,但如此容易令地方军民在过冬物资上有所匮乏,若此战非打不可,必须要加紧调运才可。”

  这话等于是堵上那些还要出来反对之人的嘴。

  很明显,刘健是看出皇帝这次从蓟州出兵的坚决,如果还要拿以前的招数,非要卡扣钱粮军需等事,会让皇帝跟他们的关系更加僵持。

  皇帝想打仗,但大臣就是不提供粮草……最初这一招是管用的,但这两年每次张周都能自己去开源,就会让皇帝对大臣的依赖越来越低,甚至皇帝会觉得,你们大臣就是纯粹为了捣乱的,是不为家国社稷着想的。

  刘健到底还是有固执之外的远见,他也知道不能坐视张周继续做大做强,尤其是一个能打仗能调兵还能自己筹措钱粮的大臣……对文臣来说,威胁太大了。

  朱佑樘道:“十天之内筹备完毕便可,朕看过今年秋粮征缴的情况,其实江南、湖广等处的税赋等,还是足数的,各处也大致都风调雨顺,只有在如此的境况之下,才方便大明出兵。而草原如今却经历了连年的大旱,若不趁此时给其重创,只怕未来几年等其活缓过来,就更不容易了。”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