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不助你你能咋地?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在新建伯给英国公调遣兵马,且调拨了粮草之后,为何又有人联合言官加以参劾呢?”

  刘健这次没回答。

  王轼本在等刘健回答,但见一起站着的刘健不说话,他知道,刘健把难题抛给他了。

  王轼硬着头皮道:“回陛下,此或因新建伯如此调动兵马,乃不合朝廷法度。以出征将领调兵论,应当由英国公到地方后,自行征调和求取,而不应由西北将帅自行调动,这是为防止有人以军令擅自调兵。”

  朱佑樘道:“你的意思,你赞同对此事参劾?”

  “臣并无此意。”王轼吓得赶紧否认。

  他还不由斜眼往同样立着的刘健那看一眼。

  这就是身为朝臣的难处了,一边要迎合文臣,还不能太迎合,以免皇帝那觉得你跟传统文臣是一条心的,对于他这种夹缝中求存的心态,他自己也很无语。

  朱佑樘冷冷道:“朕没记错的话,参劾的并不止有新建伯,还有总兵马仪等人吧?如果当时朝廷采纳了此意见,那结果又该如何?”

  王轼根本不再回答了。

  这就是难办的地方。

  参劾了马仪,如果马仪战败的话,那事后朝中人都会觉得,谢迁简直是孔明在世,早早就料到此举会带来恶果。

  可偏偏得胜的是马仪,而结果又非常不配合谢迁,那谢迁就不再是什么事后诸葛亮,而是罪臣了。

  天不助你,你能咋地。

  程敏政此时走出来道:“陛下,臣认为,此事的功过是非,的确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如果还要深究的话,只能是……从长计议。”

  意思是,咱还是继续拖着,大胆假设小心论证,把案子再审个一年半载的,或许拖着拖着大家都忘了,然后就冰释前嫌呢?

  这会刘健和李东阳却本能感觉到,这件事应该不能再拖延了。

  陆完走出来道:“陛下,谢迁之人,罪在妄议军政、党同伐异,前线将士若战中无寸功,将要被革职问罪,甚至问死罪,虽有宽赦者,但若是背后言事之文臣却可以无所顾忌,那以后前线将士将会对出兵之事瞻前顾后,应当以法度严办,以儆效尤。”

  李东阳不由瞪陆完一眼。

  他看出来,陆完在这件事上,好像是要置谢迁于死地。

  不过也有点转圜,毕竟陆完也说了,前线将士论死之后,还是可以宽赦的,从大明过去几十年带兵出征将领,有战败或者无果之功,或者是懈怠的,很多被论死罪的,基本都被宽赦到流放。

  最近的一个,就是保国公朱晖了。

  李东阳同样也明白,关乎到上听处跟内阁在皇帝智囊上的纷争,上听处摆明态度跟内阁对着来,那也是情理之中的。

  皇帝大概也并不希望上听处跟内阁在谢迁事情上达成和解。

  君王要制衡朝臣的心思,有智谋的朝臣也是能理解的,甚至暗中促成这种制衡,让皇帝掉以轻心。

  刘健道:“陛下,此案已拖延两月,实在不宜……再行拖延。”

  朱佑樘看着一旁的陈宽道:“是在京中的公廨,都对此事做了议论,也都呈递到此了是吗?”

  “是的。”陈宽回答。

  朱佑樘道:“之前朕的确是说过,若是朝中臣僚,大多数都保谢阁老的话,朕也就既往不咎,可以让他回乡颐养天年,也算是全了君臣的情义。兵部的送来了吗?”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