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风投的种子_我在都市做判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简称,又称为创业投资,主要是指向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取得该公司股份的一种融资方式。这是教科书上的定义。

  李秩当然听过这个名词,但他对这一行业很陌生。谭谦道:“这个行业在华夏国目前还属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在米国已经属于非常成熟的行业了。米国著名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勒,1994年以500万米元投资一家通信公司,获得了25%的股权,一年多以后,当该公司上市之后约翰杜勒获得了4亿米元的回报;同样的,他以1250万米元投资了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五年多以后,这笔投资翻了300倍!”

  李秩顿时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想了想,道:“华夏国如今正处于互联网浪潮中,十几年前米国的奇迹将来在华夏国也必定会重现,甚至华夏国可能会走出比米国更为强大的互联网公司,毕竟华夏国的人口是米国的4倍还多!”

  谭谦非常认同他的判断:“如今华夏国已经出现了几家非常又实力的互联网公司,比如迅腾公司,比如阿里山公司,比如千百度公司,这些都在各自的领域逐渐占据鳌头,还有一些新兴的公司正逐渐走上正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绝对能容纳更多的公司。”

  不过,谭谦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做风投的人需要资历和阅历,而你毕竟还是太年轻,现在进入这个行业还为时过早。”

  李秩道:“可是,如果等我阅历上去了,那些如今还在初创或者正高速发展的公司会给我机会投资吗?”

  谭谦愣了愣,道:“我很欣赏你的判断力和用人不疑,这是风险投资者的必备素质,但是这个行业还是属于高风险行业,资金实力、人脉和阅历缺一不可……”

  李秩笑了:“那么谭教授你可不可以做我的军师呢?”

  谭谦笑了:“我毕竟还有本职工作。”说完这句话,他内心里还是幽幽一叹。自己作为山海大学的教授,毕竟还有许多无法割舍的东西。

  李秩道:“你可以兼职啊,我需要的是事业上的导师,不是全职的员工。”

  谭谦怔了怔。半晌,他才道:“你听说过晶东吗?”

  李秩道:“听过啊,一家购物网站,似乎份额不太大的样子。”

  谭谦道:“创始人是我大学师兄的学生,人大毕业,苦孩子出身,但人非常有魄力,大学期间开始在科技市场卖光盘,并通过光盘刻录机赚得第一桶金。03年开始转做电商,如今已身家过亿。他的网站虽然市场份额不大,但每年的营业额均在稳步增长。不过他最近要转型,资金上出了问题,我倒是觉得你们可以聊一聊。”

  李秩苦笑道:“谭教授,一个身家过亿的人,融资项目肯定是过亿级别的,你觉得我像是那么有钱的人吗?”

  谭谦道:“又不是让你这次就掏钱,你可以去跟他聊聊,积累积累经验。”

  李秩连连称是。

  谭谦找到了那个创始人的电话,发给了李秩。

  李秩倒也没犹豫,转过头就给那个名叫刘东强的人打去了电话。

  等待音响起不到三秒,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的带着些许家乡口音的男人声音:“你好,我是刘东强。”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