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0章 与郑和谈贸易_在大明当神棍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诏书明确要求,各布政使司、州府县衙门要组织百姓学习,同时要求锦衣卫监督。

  秦睿出得主意,后世的常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快的将土豆、玉米推广下去,到时候百姓们能吃饱肚子,必然对大明朝廷感恩戴德,朱棣的威望就能直逼太祖朱元璋。

  “下官秦睿,见过丰城侯,有失远迎,请!”秦睿施礼之后,摆了一个请的姿势。

  “你这小子,跟我也学会客气了?”郑和笑着说道。

  两人一起进了门,来到正堂,分别落座,丫鬟送了两杯茶。

  “郑公,今日前来,有什么事情吗?”秦睿也知道郑和封侯的事情,他也想去拜访郑和,表示一下祝贺,奈何郑和大部分时间在宫里,秦睿还要去皇庄处理后续的事情。

  “就是想问问你,丰城侯这个爵位,我该不该接?”郑和也没拐弯抹角,直接说明了来意。

  其实郑和心里很想接受这个爵位,虽然不是世袭,每代都要降爵,但后代有爵位和没爵位肯定不一样。现在文官群情激愤,拿着《大明律》、《大诰》来攻击郑和,郑和在他们眼里,成了赵高、张让之流。

  “接,为什么不接,这份荣誉是郑公应得的,不要听那些御史整天瞎哔哔。郑公有功于社稷、有功于万民,这个爵位受之无愧,五年之后,郑公必然是万家生佛之人。”在秦睿的眼里,文人的德行就是这样,除了会子曰诗云,干啥正经事也不行。

  这时代的文人,特点就是自己不干也就罢了,别人干了,不管成与不成,就开始找各种借口攻击别人。

  《大明律》、《大诰》在文官的眼里,就是厕所里的纸,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不需要的时候,就全当没看见。

  听了秦睿的分析,郑和不禁莞尔。

  “陛下准备明年重启下西洋,不知道你对此有什么看法?”郑和又开口问道。

  “郑公,说实话,我对陛下这种厚往薄来的做法,是持保留意见的。”秦睿来自后世,在网络上看到过许多关于明朝朝贡体系的评价。

  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贬褒不一。作为秦睿自己,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这种做法会恶化朝廷的财政,朝廷只能向底层百姓增加赋税和徭役,得不偿失。但下西洋也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探明了航路,为大明后期海外贸易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秦睿只反对厚往薄来而已,并没有反对下西洋,这点郑和自然能听出来,不禁皱了皱眉,问道,“那你觉得什么方式,最为合适?”

  “贸易啊!就像我们去美洲大陆做的事情一样,将那些藩国的钱挣来,养活大明的百姓,这才是正道,只有这样才能细水长流。”秦睿喝了一口茶,笑着说道。

  “贸易?”郑和听了之后,凝神思索了一下,问道,“但这样会不会让藩国离心离德?”

  “离心离德?郑公,他们可曾与我们同心同德过?难道就因为他们过来,给陛下进献点土特产,磕个头,大明就要养活他们?这是什么道理?”秦睿苦笑道。

  中央之国,统摄八方,是大明上下对自己的定位。站在历史角度上说,大明无疑是地球上最大、最富有的国家,但这个富有是要打引号的。

  底层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天天苦哈哈的,从明朝建立至今不过五十年,有记载的农民起义就有40多起,占山为王、抗租抗捐的记录更是枚不胜举。

  没事谁起义?难道就是为了当皇帝?只有活不下去的人才会拼命!

  所谓天朝威仪,在秦睿眼中就是个笑话。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