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1章 二把刀的经济理论_在大明当神棍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激经济。

  可惜的是大明现在出口的主要是陶瓷、丝绸、铁器、茶叶,这一类初级消费产品,产业链都很短,惠及的百姓不多。而且大明出去的东西,大都朝廷以收上来的赋税,可以说没有成本,百姓没得实惠。

  谷/span“所以,你的意思是出海宣威的物品,应该从商人手中来买?这样可以间接惠及百姓?”郑和听了之后,微微点了点头。

  “从理论上说,这样最好!”秦睿笑了笑,看着郑和。

  没有钱注入到市场上,百姓手里没有钱,怎么花?

  后世很多基建工程,明知道是亏钱的,明知道这其中,会有很多人上下其手,贪*污腐*败,国家为什么还花大力去发展?国家还是坚持推行?原因就是国家要通过这些大型项目,带动一批企业,养活一群人,让整个经济正向发展。

  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以实物、徭役的方式征税,这些都是免费的,免费的往往就是最贵的。做的比较好的就只有宋朝,宋朝采取了以钱代役、以厢代役,百姓可以出钱,厢军来干活。朝廷会给厢军工资,就会刺激经济,所以宋朝才会富庶。

  朱元璋和朱棣想学宋朝的交子,结果学了个四不像,没有锚定物,没有投放计划,只是一味的印刷,然后通过赏赐发出去。一个亲王赏赐百万贯宝钞,大明有十几个亲王,市面上的商品就这么多,钱怎么会不贬值。

  而真正需要钱来购买日常生活物资的百姓,却没有机会拿到宝钞,只能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来交易,这一点秦睿深有体会:长缨帮跟鞑靼做的交易,就是如此,上万头羊和数千头牛,折合宝钞近百万贯。

  秦睿就是想把这些牛羊换成钱,除了有钱人,普通百姓只能用粮食或者鸡鸭换,这就是大明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

  钱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流通范围极其狭窄,宗室、勋贵、官员、商人、吏员、士兵是主要群体,普通百姓有几个铜板就不错了。

  官员们天天哀民生之多艰,从来不想着为百姓找条活路,秦睿总愿意站在上帝视角,鄙视这些人。

  从家具厂到种棉花,秦睿有意无意的引导着一些人,涉足到商业流转体系来。以范季贤为例,今年他采取的方式,就是用现金加粮食的方式收购农户的棉花,这样农户即有了粮食,又有了宝钞,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些良好的循环。

  再用煤球来讲,现在北平城煤球的需求量很大,引发了很多百姓去西山打工,有了钱,就会慢慢反哺到其他行业上面,比如油盐酱醋的销量。

  秦睿将道理揉碎给郑和讲了将近一个时辰,晕乎乎的郑和才起身告辞,要自己回去好好消化一下,今天受的冲击太大了。

  这些经济理论是秦睿闲着没事,瞎琢磨琢磨出来的,大明又没有手机、电脑,更没有网络。整天闲着没事,秦睿就闭着眼睛一遍遍推演,才总结出来一些。

  虽然不像后世的教材一样标准,但思路和方向大致相同,蒙这个时代的人,应该能过得去。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