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04 章 刘裕_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辛弃疾微微一愣,诶,人道寄奴曾住……那不是他做的词吗?

  【“比起辛弃疾本人的意愿,他实际上是靠着词人的身份广为流传,被后人铭记的。

  而这一首词就非常有名,毕竟是课本必背古诗词之一嘛。

  我记得我上学还默写过,考试考到过呢,印象十分深刻,直接一说起来就能背诵全文。”】

  辛弃疾觉得有点好笑,又忍不住叹气,不知道要高兴还是失落,毕竟天幕按照天幕的石说法,他的志向大抵没有实现吧。

  岳将军的词也是写得极好,可是人们说起他的第一反应依然是一位名将,然后才是词。

  而他却是靠着诗词才传世,这实在是让人高兴又难过。

  【“这首诗就是大名鼎鼎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大家应该对这些首诗不陌生,毕竟前阵子讲孙权的时候应该有讲过,这首诗不但赞美他刘裕,也赞美了孙权。

  巧的是这两人都不怎么有名,不过也是,辛弃疾大大一惯偏爱小众典故和不那么热门的人物。”】

  孙权眼睛都不眨一下,习惯了。

  刘裕一时之间都不知道天幕是夸他还是贬他,显然还没有孙权那样的淡然无所畏惧。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李一悠悠的念着这首诗。

  “光阴似箭,一去不复返,曾经的舞榭歌台依然还在,可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却看不见了。

  那斜阳照过的巷子,人们说那曾经是寄奴居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何等勇猛。”

  李一戛然而止,“辛弃疾的创作背景不重要,这里我们主要是借此了解一下刘裕的人生事迹而已。”】

  辛弃疾抽了抽嘴角,宁礼貌吗?

  李一:有,但是不多呢。

  【“划一下重点,孙权是生活在南边的,辛弃疾也是成年后也组织人手,闯出金人的包围圈,回到南宋。

  由此可见,刘裕也是南边的。

  辛弃疾渴望北伐,于是借由孙权和刘裕表达自己想要北伐的志向。

  所以重点就是刘裕也是一个立志北伐的皇帝,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为什么说刘裕称得上天降猛男呢?首先了解一下刘裕的出生背景,他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的人物。

  那是怎样一个时期大家应该都知道了,那个时期有多乱大家也知道了。

  而刘裕,就是这一时期的风云人物。

  长大后的刘裕还能厉害,但是他的出生实在一般。

  刘裕的家境是很贫苦的,母亲更在分娩后患病去世。父亲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后来还是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他才得以活下来。

  可这样一个背景下长大的刘裕,却十分茁壮的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