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三七章 国运(上)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

  而现在,大顺想要继续往前走,既需要新的“黄道婆”;也需要新的“朱元璋推广棉花”。

  新黄道婆是新机械纺织技术。

  新朱元璋是推广墨西哥棉。

  原本历史上的路子,本土的民族资本纺纱业,前期发展,靠的是英国在印度推广的棉花。

  现在,既然要自己做先发国家,自己走完这条路,那就不得不去考虑,自己去做完棉花换种这件事。

  大顺有大明开国初年的基层控制力吗?显然,现在没有。

  况且,从0到1简单,而把1全都变成2,是很难的。历史上,这场本土的棉花改良运动,前期不断失败的原因,是一个想不到的词——穷。

  新棉种推广下去,小农户种了棉花,把棉花籽也都榨油了。

  然后第二年再掏弄一些旧棉花籽撒上,或者干脆就混种,最多三年时间,新棉种全部退化。

  至于棉籽油绝育、棉籽油烟大、棉籽油不适合实用等等,这都是不是肉糜,就那时候,有油吃就不错了,管的了这么多?

  【农民自由领种,优劣混淆,并任由天然杂交。收花轧棉,也多混杂。良种推广,不及数年,皆混杂劣变】

  这就是小农经济的组织能力。

  最后得出的经验,也是残酷且证明统治无能的。

  【只有在百里绝烟、民不聊生、大灾之后、兵匪摧残之地,才有可能推广新棉种】

  因为基层控制能力无能。

  所以,只能选择在大灾之后,兼并土地,强行画出数十万亩的隔绝区,强制种棉,最终获得了成功,稳定了棉籽、改良了棉种。

  这个经验,对大顺也是一样的。

  大顺的基层组织力,是否有能力发给农民棉籽,并且在秋季保证回收?

  不能。

  如果大顺对乡村的组织力、控制力达到这个程度,修个淮河入海也不至于需要举全国之力、耗国库数年积蓄。要有那份组织力,这分明就是一个省自己就能干的事,哪轮得到举国之力?

  大顺的基层控制力,是否有能力保证,收棉花的,不把老旧棉花混在一起,轧棉的时候种子混杂?

  当然也不能。

  如果有这等程度的对小商贩的控制力,大顺的商税早就可以直接把盐税废掉了,估么着商税早碾压三十税一的农业税了。

  大顺的基层贫穷程度,是否能保证小农不吃棉籽油?

  这个就更不可能了。

  要是富裕到这种程度,刘钰闲着没事干啊,非要出去抢海外市场?这消费能力和市场,肯定碾压如今的欧洲加美洲了,直接上轻工业化内循环吧。全国不再吃粗棉籽油的时候,苏联都他妈解体了。

  好在,大明给大顺留了一份非常伟大的遗产,仿佛是冥冥中的国运。

  即,大明没有对淮南进行晒盐法改革,保留了最原始落后的小户煮盐法。

  这使得,大顺可以在淮南直接圈地,废盐改垦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