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四七九 半途而废_第一氏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神沉了两分:“爱妃难不成是害怕了?”

  “臣妾的确很怕。”

  “怕死?”

  “臣妾若是怕死,就不会在身居战场前沿,鏖战数年不归。”

  “那你怕什么?”

  “臣妾不怕自己死,却怕陛下有个万一。”

  “朕自己都不怕,你更不用怕。”

  “陛下如此说,臣妾更怕了。”

  “为何?”

  “陛下无惧凶险,必然奋勇直前,如此一来,更多凶险就会悄然降临。”

  “哦?”

  “迎风疾驰者,不仅受到的风力大,而且还会忽略脚下的石头、身边的荆棘。”

  宋治沉默下来。

  赵玉洁的意思很明白,此战本就危险重重,而若是他亲身参战,一旦赵氏有什么歹心,顷刻间他就会万劫不复。

  这并非不可能。

  只要赵氏想到,国战胜利后他们的处境,就极有可能在这个时候,行胆大妄为之事,以求毕其功于一役,彻底绝了来日之患——除非赵氏相信,宋治之后不会对付赵氏。

  可赵氏凭什么相信?

  国战之前,赵氏跟众世家是什么局面?国战之中,赵七月又是什么待遇?

  半响,宋治沉声道:“无数将士舍身忘死,方有皇朝克复中原之胜,数年以来,功勋卓著者多如过江之鲫,而朕......”

  说到这里,宋治没有再继续。

  赵玉洁当然理解宋治的意思。

  国战至今,赵宁与赵氏的功劳太大,旁人难以望其项背,与之相比,宋治这个皇帝,倒是显得可有可无。

  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普通人哪里知道这些?

  理解归理解,赵玉洁却有自己另外的看法。

  她看着宋治认真道:“秦皇汉武的武功,没有人不敬仰称颂,可他们并没有亲临过战场。”

  宋治心头一动。

  赵玉洁这话,其实是在提醒他,什么是君王。

  君王,难道是两军阵前身先士卒,带头冲杀的那个人吗?

  不,那只是前军大将而已。

  何谓君王?

  君王,是让天下百姓用血汗供养的尊者,君王,是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能让三军将士卖命拼杀、无数百姓贡献钱粮的掌权者。

  君王,是坐拥天下、驭使天下的存在。

  武将为之死战,文官对其死谏,这才是君王。

  天下人人都可以战死,唯独君王不必,因为这天下都是他的。除非麾下臣民死绝,否则君王何必亲冒风险?

  道理宋治当然明白,但他不能就这么退缩。

  他道:“此战胜负难料,若是败了,大齐将亡,朕也难独善其身,此时去搏一搏,不是为别人,正是为朕自己。”

  赵玉洁道:“臣妾离开金陵之前,听到了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

  “赵宁回晋阳了。”

  “何意?”

  “陛下请想,国战至今,赵宁但凡出战,哪一次不是有十足把握?天下人当他战无不胜,竟然称他为战神,其实他不过是不打没有胜算的仗罢了。”

  宋治默然。

  照赵玉洁这么说,赵宁是有把握二度战胜元木真,完全不需要他了。

  赵玉洁看出宋治已经意动,遂趁热打铁:“臣妾有个两全其美之法。”

  “哦?快说。”

  “此地距离晋阳已是不远,以陛下的修为,要赶过去并不需要多久,不如派人去监视赵氏跟元木真的战况,如果赵氏能胜,则陛下不必以身犯险,如果战况胶着,陛下再寻机而动,一锤定音!”

  宋治脸色数变。

  如果赵氏能胜,他贸然过去参战,很可能被赵氏借元木真之手除掉,毕竟那边都是赵氏的人;如果赵氏要败,他跑起来也快;如果他加入就能胜,那关键时刻过去一击毙敌,正是上佳之选。

  理由无懈可击。

  但问题显而易见。

  宋治没有提及这个问题。

  提了,如是赵玉洁没有解决之法,他就再无退路,只能过去。

  可到了这时,他已经冷静不少,不复之前的热血沸腾、坚定敢死,理智——亦或者说怯意,开始滋生。

  宋治深深看了赵玉洁一眼。

  赵玉洁劝他不要以身赴险,在他看来,当然完全是因为担心他。

  毕竟他一旦有什么闪失,赵玉洁的处境也不会好。

  片刻后,宋治对敬新磨道:“大伴,你先去看看情况。”

  敬新磨垂首低眉,躬身应道:“是。”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