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西塞罗 • 六_人类群星闪耀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塞尔。首次编定附有拉丁文译文的希腊文版《圣约新约》,为马丁·路德翻译圣经奠定了基础。代表作《愚人颂》(1509)。他对欧洲反封建斗争尤其对德国的宗教改革起过积极作用,但本人并未参与宗教改革,也不主张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公元前44年12月20日,西塞罗在元老院发表了第三篇反对安东尼的演说,宣布安东尼已正式开始反对罗马人民的内战,呼吁采取有力的行动进行回击,要求承认屋大维和布鲁图斯反对安东尼的行动合法,要求宣布安东尼为人民的敌人。同一天,西塞罗又在公民大会上发表了第四篇反对安东尼的演说,将安东尼与卡提利纳相提并论。但是,尽管相当大的一部分元老支持西塞罗,却也有许多元老态度并不坚决,他们对内战感到恐惧,从而力求避免采取极端措施,还有不少人支持安东尼,所以西塞罗的提议当时并未获得通过。

  自从西塞罗不再为可疑的官司当辩护人,而成为崇高事业的维护者以来,他在这十四篇反对安东尼的演说“反腓力辞”中真正找到了富于感染力和激励人心的言辞。他向自己的同胞发出呼声:“假如别的民族愿意在奴役中生活,我们罗马人却不愿意。如果我们不能赢得自由,那么就让我们死去。”他说,如果罗马这个国家真的气数已尽,那么,主宰着全世界的罗马人就应该采取这样的行动:宁可正面对着敌人死去,而不愿任人宰割——就像已成为奴隶的罗马斗士在竞技场上表现的那样。“宁可在尊严中死去,而不在耻辱中苟生。”

  “反腓力辞”(拉丁语:Philippica),源自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演说家、民主派政治家狄摩西尼(Demosthenes,公元前384—前322)为反对马其顿人入侵希腊发表的“反腓力”演说。此处“腓力”是指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PhilipII,公元前382—前336),他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之父,腓力二世即位后不断向外扩张,成为希腊各城邦的霸主,以后“反腓力”一词引申为“痛斥演说”。西塞罗发表痛斥安东尼的演说分别是公元前44年9月两篇,公元前44年12月两篇,公元前43年1月至4月十篇,后来西塞罗把这十四篇痛斥安东尼的演说统称为“反腓力辞”,显然,痛斥的是安东尼,而不是腓力,只不过是借用其中引申的“痛斥”含义而已。

  元老院的元老们和集会的民众悉心倾听这些痛斥安东尼的演说,莫名惊诧。也许有些人已感到,可以在罗马广场上公开说出这些话,对今后数百年而言,将是最后一次了。人们不久将不得不在罗马广场上只向罗马皇帝们的雕像诚惶诚恐地鞠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