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百八十二章 宇宙大国的末路_帝国重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降。从1988年开始韩国造船订单连年雪崩,从最高峰时期的648万吨,到1990年全年仅获得40万吨订单,其中酸爽真是只有自己知道了。

  说起来也是要叫一声侥幸,韩国造船业在未来也是优势产业。哪怕中国成了世界工厂,船舶生产能力世界第一,韩国也能凭借产业升级和其技术水平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然而八十年代的韩国造船业,不过是刚刚完成原始积累而已。其产业水平、负责的国际分工,和掌握了总段造船法的中船重工严重重叠,承接的是日本在八十年代淘汰的那部分产能。

  而日本人在感受到韩国的竞争威胁之后,转而扶持中船重工与其在国际上进行竞争。有日本的黑字环流,有中铁建投的资本支持,有三菱等诸多财团的低息贷款,在引进技术方面中船重工只用了三年完成了上千个改造项目,完成了韩国人十年才消化下来的造船体系。

  这倒是不奇怪,说到底韩国才多少人口?有多少造船业从业人员?中船重工的内部职工人数就有五十万,配套的整个工业体系,说不定已经比韩国本国人口都多了。

  下面有中船重工蚕食,上面有降低了成本的日本造船业压迫,韩国人的日子自然是不会好过。

  而恰恰与此同时,韩国政府又取消了本国对造船企业的补贴。在七八十年代,韩国为了培养本国的造船能力,对造船企业的订单是有补贴的。很多造船厂以成本价进行销售,利润就是吃补贴,由此才能在市场上拥有竞争力。

  到八十年代末,近五百万吨的造船能力让韩国政府认为韩国造船业已经走上正轨,于是就取消了这笔政策性补贴——你都已经是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了,再补贴造船业,就不怕被反倾销诉讼么?

  另外一个影响,就是韩国本身经济对日本经济的依赖性。端看97年金融危机就知道,韩国金融体系实际上脆弱的很,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自主能力。一旦日元发生波动,往往韩元也会产生连锁反应。

  而受到广场协议的影响,日元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一路走高。韩国扛了没两年,到1985年韩元也被迫升值。早在1987年之前,韩国造船厂就已经在普遍赤字经营。原历史上,是利用八十年代末,日本经济崩溃产业转移承接了一批新技术和资本,才缓过一口气来。

  不过如今日本造船业正和中船重工联手掐死韩国造船能力,怎么可能还去奶一口韩国人?日本人就是属鱼的,只有三秒钟记忆,也还没忘记八十年代被韩国造船企业逼入墙角的噩梦。产业升级什么的,就不用多想了,反而是现代、三星、大宇等造船厂连年亏损数字都创新高。

  正是这种政策滞后性和货币升值、以及日本人的落井下石,正好赶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