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节 收兵_大宋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喘息时间。现在又来了个武功卓著的宋江,这可怎生了得?

  “国主,宋江之来秦凤,只怕将来边事难以安宁了。现在静塞军司总领察哥统兵三万,袭扰宋人边堡,正好给人口实,这等无用之功不如不做。”说话之人是中书令嵬名济。

  在他看来,河湟之地已被宋国占据八年,现在城恒日固,再想策动吐蕃诸部造反几乎是不可能了,否则怎会一个月之久后,二十万吐蕃人竟然连个空虚之极的州城都攻不下来,这只能说明吐蕃人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他的话音未落,宰相讹勃啰立刻站起身来阻止道:“中书令此话不对,察哥骚扰宋边,只是为吸引宋军注意,不得让精锐边军集结河湟。宋人占据河湟对我大夏两面夹击,此地必须从宋人手中夺过来,不然遗祸无穷。”

  乾顺微微点头,开口问道:“那宰相的意思该当如何?”

  讹勃啰慷慨激昂道:“国主,现在宋国用宋江主西北,必是为了河湟之乱而来。现在不但不能撤兵,反要趁着宋江立足不稳之际,发西寿保泰军司军马佯攻会州,再命卓罗右厢监军仁多保忠带兵入河湟,压制吐蕃人不得首鼠两端,必破河湟二州。”

  乾顺默默无语,要是照着讹勃啰的说法,恐怕更不妥当,这样做法等于是要和大宋全面开战。自己亲政以来和宋人恶战十五年,两国互有胜败。虽然说宋人败得更惨些,光统安城之战,宋国是役死者就达十万。可这种情况下,自己还是要频频主动遣使求和,只是因为这仗已经打不下去了。

  战争打的不光是勇气,还有兵器人口钱财。十五年连续不断的宋夏战争,弱小的西夏早就是不堪重负,要再打几年下去,大夏就要亡国了。就算不会亡国,能够勉强支撑,可下面各部族也已经不肯再集聚兵马,这些年下来,人口损失太多,夏国百业凋零民生疲敝,财政也要破产。

  乾顺沉默不语,嵬名济只是嘿嘿冷笑。讹勃啰和察哥一党,只知道打仗,何曾能想到大夏已经和宋国打不起真正的战争了。大夏的宗主辽国现在为金国所困,无暇顾及西面夏人死活,光凭借夏国一家的实力,怎么可能是宋人的对手。这仗要是真打起来,烽火连年之下,何时能是个头?

  嵬名济已经无需说话,已经有数个重臣站起身来反驳讹勃啰的好战言论。俱是说大夏眼下最重要是休养生息,而绝不是和宋国再起战端。并且这次讹勃啰所要打的这仗,只是为了吐蕃人复国,对夏人没有任何的意义。

  河湟吐蕃时常背信弃义,每每都是两面三刀。西夏上下没有几个对吐蕃有一丝好感的,就连往常好战的武将们也都是一言不发,显然是不愿意为吐蕃人去送死。

  乾顺环视一下,朝中绝大部分臣子都坚决反对再和宋人挑衅,自己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下诏,命察哥收兵,沿边诸军司严禁过边,以免轻起战端,但要严密监视宋人,防止宋人偷袭。”

  “国主万万不可,”讹勃啰大声疾呼:“宋人西北正是空虚,听说西军精锐全数南下平乱,正是趁虚而入的大好时机,怎么可以这样白白浪费!”

  乾顺脸色顿时有些不悦,嵬名济冷哼一声:“讹勃啰,国主已经调集三万精骑准备入辽驰援,只要助辽主平定女直叛乱,那时自然可以在大辽的帮助下挥师南下。两线作战,你有多大把握能拿下河湟?又有多大的把握能守住攻下来的土地?”

  讹勃啰一窒,助辽平乱他向来是反对的,在他看,辽国已经日暮西山,没有必要再去帮助辽人招惹金国。西夏的大敌是宋国,自然要一心攻宋就好。可是助辽伐金是国主乾顺坚持要做的,他也不敢出声反对。两线作战的话,夏国还真没有这么强的实力供给军需,如要勉强为之,只能是两面都败罢了。

  见讹勃啰背问得哑口无言,乾顺冷冷说道:“立刻拟旨,着察哥收兵回防,没有旨意绝不能再起边衅!”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只要输入-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

  大宋枭雄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