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0章 中庸之道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钱-22钱或者价值1-22钱的物品,罚金1两。

  偷110钱到22钱的物品,罚金4两。

  110到220,关3年。

  220到660,关5年。

  660枚五铢钱到二两金之间,无期徒刑,脸上刻字。

  二两金以上,弃市。

  一斤金子价值一万钱,十六两为一斤,那么一两金子就是625钱,二两金子,就是1250钱。

  弃市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带去闹事街头,人多的地方斩首。

  到明清时期,就是菜市场行刑。

  想象一下,现代偷几千块钱被判死刑是什么概念。

  这还是汉朝,法律已经算是宽松了一些,秦朝的法律更严苛,偷盗罪几乎与杀人罪并列。

  只要你敢偷,哪怕1毛钱,也得服徭役30天。

  从秦简《法律答问》里来看,基本上就是犯点小罪坐牢服徭役,中罪就是死刑,大罪不用想了,直接连坐。

  如此严酷的律法,也难怪秦二世而亡。

  “既然量刑没错,那是何意?”

  吴恭脸色就更加不好看,把廷尉已经盖章要斩首的犯人临时叫停,硬生生又拉回死牢里,这无疑在打廷尉的脸。

  陈暮说道:“这案子有一处疑点。”

  “哪处有疑点?”

  “公文上说,富商张斗丢失玉器一件,值三两金,后于案犯王乙家中人臧并获,是与不是?”

  “不错,公文里写得很清楚,王乙那日醉酒,趁夜潜入张家,盗取玉器,墙壁上还有王乙那日所穿之鞋的鞋印,印纹已经对比过,确认无误。”

  “所以我才有一点想不明白。”

  “哪一点?”

  “按照以往公文叙述,当地官府如何确认是这名犯人,又如何抓住他的,都会详细记载,而这里面却含糊其辞,只有一句张斗起夜,隐约见是王乙。”

  “失主亲自指认难道不对吗?”

  “当然不对,我看了王乙户籍,此人是城外乡里人,在西城单独租住房屋,平日做点小生意。而那张斗住在城东,是大富商,按理来说,二人身份地位相差如此之大,应该不认识才对。”

  “也许是偶尔听起?一个县城能有多少人,少的数千,多的不过万余而已,偶尔遇见很正常。”

  “那也不该知道名字。”

  陈暮继续道:“另外我看案情报告,说是王乙朋友喊他喝酒,喝到午夜才离去。那王乙朋友家与王乙家不过数百步,一个喝醉酒之人,绕那么大一圈跑到城东去,不合乎情理。”

  吴恭说道:“也许他仗着酒劲,故意去偷盗呢?”

  “你喝成那样还能爬围墙吗?”

  陈暮反问。

  吴恭一时语塞。

  陈暮又说道:“其实这也没什么,有些人的行为难以理解,也很正常。但最让我觉得奇怪的是,我查了户籍资料,那张斗也算颇有家资,奴仆达二百余人,一个喝醉酒的人闯入人家的宅院,那么多奴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