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2章 心怀万民的少年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曾经与大哥说过,他们是来自关中的隐士,原本是想请大哥一起拜访,可惜大哥行色匆匆,一直没有时间,此次我来,就特意请二位出山相助。”

  王钧太史慈听到这句话,互相对视一眼,很默契地闭上了嘴巴没有揭穿。

  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该说,二人还是拎得很清楚。

  “原来是阎义先生和徐壮士!”

  刘备连忙站起来,向二人拱手道:“之前曾听说过二位的名声,本想登门拜访,奈何俗事缠身,不得空闲,今日相见,荣幸之至。”

  早听闻刘备礼贤下士,没想到已经身居州牧之位,还能有如此礼仪,当真是让人钦佩。

  阎忠徐荣互相对视一眼,也马上站起来拱手道:“明公贤名威震四海,我们在关中亦早有耳闻,如今避托于青州,正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青州之安危,便是我之安危,我等愿为明公效力,保青州之平安。”

  “好好好。”

  刘备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其实他不知道二人的能力,但既然是陈暮认可,那自然就不同,马上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们便先跟着四弟吧,听他调遣就是,快坐快坐。”

  “多谢明公!”

  二人见刘备没认出他们,都松了一口气坐下。

  等互相见面的话说完之后,刘备看着厅内人才济济,忽然有些感慨,叹了口气。

  陈暮奇怪道:“怎么了大哥,为何唉声叹气。”

  “唉。”

  刘备又叹了口气,说道:“只是今日看到四弟与相衡相聚,忽地又想起了康帝。”

  先帝一般是指上一个皇帝,如今刘虞的前面,就是刘辩。所以现在已经不能称呼刘宏为先帝,而应该称呼为康帝。

  康帝去世都七八年了,皇帝都换了两三个,刘备怎么忽然想起他来了。

  陈暮纳闷道:“康帝已驾崩数年,大哥还挂念着吗?”

  “是啊。”

  刘备摇摇头:“遥想中平年时,虽有黄巾之乱,然黄巾之后,亦是国泰民安,天下承平。若是康帝没有驾崩,想来这大汉,也不至于沦落到此般境地吧。”

  “这都是董卓的过错,玄德不必伤怀。”

  王钧劝慰了一句。

  “不止是董卓,当年康帝肆无忌惮地收税,引得各地豪强起兵造反,大汉遍地烽火狼烟,亦是因常侍们的怂恿而致。”

  刘备口直心快地将豪强之乱的根源说出来,忽然瞥见王钧有些尴尬,连忙又补了句:“当然,相衡为人忠直,自然未曾参与其中,这一切都不关相衡的事情。”

  王钧不着痕迹地看了眼陈暮,尴尬道:“那是自然,我那时不过是个黄门令,又无权势,如何能如张让赵忠他们一般,怂恿天子为害天下?”

  陈暮瞥了他一眼,在心中里说,嗯,这事我干的。不过话又说回来,王钧这小子知道我很多黑历史,要不要把他灭口算了?

  刘备继续道: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