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 皇帝车与滑竿_1871神圣冲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人都傻眼了。

  在以前和清国,滑竿是很常见的坐人交通工具,它比官轿轻省,就是两根竹竿中间放一个类似篮子的座位,两个苦力抬着就晃晃悠悠的走了。这曾经是有点小钱的人或者妇女的主要交通工具。

  更穷的人则选择坐独轮车,独轮车又便宜又载重多,一个苦力可以推山高的货物,车板两边系上一个绳套,就变成了脚蹬,可以坐上人不掉下来。

  而且独轮车和滑竿一样,最大的强项是一切地形都无视:无论是泥泞的泥巴路还是崎岖的山路,通行无阻。

  但是现在在海京各个城市里,滑竿和独轮车越来越少了。

  这是因为海京朝廷大力修马路。

  以前的清朝是不知道修路科技的,别说各省外地,就连京城里外都没有坚实的路面,甚至于从京城到皇帝郊外避暑山庄的路都是皇家车队随过随修,皇帝要出来了,赶紧铺路,这种路用过一次就被碾坏,唯一耐用的路是明朝留下来的。

  城里的路面更是可怕,不过就是简单的土夯平,日子稍久就被车轮犁出两道大沟来,天一下雨就变成泥坑,天一晴就给晒干凝固成珊瑚礁一般的路面。

  所谓新修的路是高于地面的梯形土坡,但是北京城所有的老路都是朝街心凹陷的,那是日久天长磨砺的结果,这也有很大好处:下雨变成泥坑之后,方便行人从路边墙角走钢丝绳一样过去;倒垃圾、倒夜尿的时候更方便,在自己家门口往外一泼,昨夜的黄白之物自动滚到街心变成路基了。

  这就是车同轨的原因:好路上两道深深的大车辙,你不同轨,车轴不一样长,你没法同时碾到沟里啊。

  正所谓元不修城、清不修路。

  这种路无疑最适合人力的轿子、滑竿和只有一个轮子无所谓同轨的独轮车。

  但海皇大力修路,用西洋法子铸造雨浇、日晒都不变形的西洋公路。

  这种路不仅再没有了满清道路的天然恶臭,还适合四****马车狂奔。

  这时候,连外国人都佩服的聪明皇帝海皇发明了一种两轮的车,看起来就好像拿刀把西洋大马车一劈为二,前面半截搞了个回形的杆子,让一个人拉着就能嗖嗖的跑。

  这种车其实不是海皇的发明,日本本来就有,不过海皇没去过日本啊,朝廷就狂吹这是圣君的发明,还把一切玩意都注册了专利:车体,专利!折叠雨棚,专利!海皇加了铃铛,专利!海皇用橡胶裹车轮,专利!海皇在车把上加了个钩子,可以钩住油灯照明,绝对专利!

  这就是国际上流行的专利窃取大法!你造了个人,不错!

  这搞得要是最先发明黄包车的日本人来了,怕是得反过来被告侵权,朝海宋交专利费。

  这种车一出现,就在所有有西洋马路的地方把独轮车和滑竿双人抬轿全挤走了。

  很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