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十二章 天才的敌手_明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老师算帐的时候到了:

  “只有八里,竟然有八万守军?你把新城修在旧城前面,那旧城前面的地雷、绊马坑,你打算让我们自己人去趟吗?!”

  “新城离旧城这么近,如果新城守得住,还要旧城干什么?!”

  “如果新城守不住,四万守军败退到旧城城下,你是准备开门让他们进来,还是闭关守城,看着他们死绝?!”

  王大人估计被打懵了,半天没言语,想了半天,才憋出来一句话:

  “当然不能开门,但可以让他们从关外的三道关进来,此外,我还在山上建好了三座军寨,接应败退的部队。”

  这么蠢的孩子,估计孙老师还没见过,所以他真的发火了:

  “仗还没打,你就准备接应败军?不是让他们打败仗吗?而且我军可以进入军寨,敌军就不能进吗?现在局势如此危急,不想着恢复国土,只想着躲在关内,京城永无宁日!”

  王同学彻底无语了。

  事实证明,孙老师是对的,如果新关被攻破,旧关必定难保,因两地只隔八里,逃兵无路可逃,只能往关里跑,到时逃兵当先锋,努尔哈赤当后队,不用打,靠挤,就能把门挤破。

  这充分说明,想出此计划的王在晋,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

  但聪明的孙老师,似乎也不是什么善类,他没有帮助迟钝生王在晋的耐心,当即给他的另一个学生——皇帝陛下写了封信,直接把王经略调往南京养老去了。

  赶走王在晋后,孙承宗想起了那封信,便向身边人吩咐了这样一件事:

  “把那个写信批驳王在晋的人叫来。”

  很快,他就见到了那个打上级小报告的人,他与此人彻夜长谈,一见如故,感佩于这个人的才华、勇气和资质。

  这是无争议的民族英雄孙承宗,与有争议的民族英雄袁崇焕的第一次见面。

  孙承宗非常欣赏袁崇焕,他坚信,这是一个必将震撼天下的人物,虽然当时的袁先生,只不过是个正五品兵备佥事。

  事实上,王在晋并不是袁崇焕的敌人,相反,他一直很喜欢袁崇焕,还对其信任有加,但袁崇焕仍然打了他的小报告,且毫不犹豫。

  对于这个疑问,袁崇焕的回答十分简单:

  “因为他的判断是错的,八里铺不能守住山海关。”

  于是孙承宗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你认为,应该选择哪里?”

  袁崇焕回答,只有一个选择。

  然后,他的手指向了那个唯一的地点——宁远。

  宁远,即今辽宁兴城,位居辽西走廊中央,距山海关二百余里,是辽西的重要据点,位置非常险要。

  虽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宁远很重要,很险要,但几乎所有的人也都认为,坚守宁远,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因为当时的明朝,已经丢失了整个辽东,手中仅存的只有山海关,关外都是敌人,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