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九百零六 国丧(上)_贞观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见,尤其是主管礼部的儒家和主管刑部的法家官员的意见,这个事情是无法脱离礼制以及刑法的范畴的。儒家和法家对此进行了激烈辩论,儒家认为这件事情应该遵循古制,在大庆典办理的同时。也要注重翼国公秦琼的丧礼,毕竟是战死。而不是病死,虽然由他自己的问题在里面,但是他的功劳是不可以忽视的。

  法家官员则认为这件事情牵扯到了军队的立法问题和国家的立法问题,礼制不能决定一切,更不能脱离《贞观律》的范畴,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翼国公秦琼和辽东道行军副总管三原侯苏宁明显违反了军规军法,必须要处罚,因为他们自己的疏忽所导致的处罚军规军法的问题。不仅仅暴露了军规军法的缺失,也要秦琼和苏宁负起责任。

  要罚,一定要罚,不能不罚,功劳是功劳,惩罚是惩罚,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因为秦琼和苏宁的个人行为而导致整个立下大功的军队团体受到牵连,这是不公平的,不公正的。军队没有什么错误,错的是苏宁和秦琼,大庆典并不能因为个人的错误而更改。

  礼部和刑部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渐渐演变成为国家以法为尊还是以礼为尊的重要核心问题上的辩论,纵横部和工部民部军部吏部倒是作壁上观了,李承乾头疼不已,难以做出抉择,而眼看着辽东军的归期越来越近,李承乾是着急的团团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东宫群僚属也为之担忧不已,李二陛下这一次放权放得彻底。但是对于东宫而言却是巨大的挑战。

  杜如晦和房玄龄等重要臣子眼见太子为难不已,朝廷为此事争吵的不可开交。眉头紧锁,屡次请求面见李二陛下。就重要问题向李二陛下请示,包括是否出城迎接秦琼遗体的事情和儒法之争的事情,可是出来面见群臣的长孙皇后永远只有一句话——陛下有令,群臣有任何事情都去找太子商议,然后一起签署政令,可以决断,只要把结果告诉朕就可以了,不需要来请示朕。

  群臣为之无奈且着急,李承乾更无奈更着急,处理日常政务就让他心力交瘁,更别说处理这件棘手的事情,愁的他吃不进饭喝不进水,脾气也暴躁了许多,李泰闻言过来看望兄长,希望劝慰一下兄长,结果被整个东宫的疯狂所震慑,眼看李承乾红着眼睛就要把自己留下来帮他分担政务,他大惊失色,匆匆拜见之后就急忙离开,连连表示打死都不要做这种事情,如果做皇帝就要这样,那他打死也不要做皇帝。

  李承乾现在是极度的希望有人可以帮助他,尤其渴望苏宁在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可是苏宁现在牵扯入了这件事情,本身还在军队里面,根本不能给他提供什么有效的建议,而且这件事情已经渐渐的不是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