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5章 小乡村过大年_人过五十日过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样放了一挂。而儿子还在酣睡。换做我这个年龄,早出去捡哑炮去了。鞭炮永远不够放的,在我年少的时候。捡回的哑炮插上引信可以燃放,引信不够就倒出来做火枪的火药或者用锤子敲响——多年的耳鸣是不是那个时候留下的后遗症不得而知。记得当年一个小伙伴炸掉了一根手指,连医院都没有去,家长用布条缠绕一下止血算完,当然据说那个小指头飞到哪儿去了也不知道。

  儿子对压岁钱的希冀也淡化了很多。可是,老人给了,就跪下磕头,老人脸上的笑是最开心的。供桌上的族谱在红色蜡烛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加上香火缭绕,真有些神秘色彩,但愿祖先们的灵魂真的能够回来,和我们后人一起过个幸福的丰衣足食的年。那憨态可掬的整个猪头,也生动了许多。左边鸡,右边鱼。鸡是家里撒养的大公鸡,鱼必须是带鳞的。

  灶台上有灶王神位,他“上天言好事七日,下界保平安一年”,辞灶那天到今日除夕,正好七天。香火供品不可或缺的还有院子里南墙跟的“天老爷爷”神位,也就是玉皇大帝了。母亲腿脚不灵便了,烧香烧纸祭奠等一应活动都是儿子代劳。我就在想,老人百年以后,这些活动我们还能传承多久呢?

  大年夜和次日上午的家族拜年,使得村里热闹了许多。不是一个家族的,在街上遇到也问声“过年好”,熟悉的就站着说会儿话。好多人都是一年才见这么一次。九十岁的大妈都糊涂得不认识我们了,直勾勾地看着晚辈们在交流。

  村里的老房子一片片地坍塌了,占了三分之一多的面积。如果集中建设大社区,我想会腾出很多耕地的。依然挺立的那些粗大的枣树,杏树,引起我对儿时调皮的记忆。

  路遇五服外的一个孙女,带着她的洋人丈夫走在大街上。她喊我爷爷,引得她的丈夫不少惊讶。简单的外语沟通,解开了母亲的很多想知道的故事和谜底,比如老外是天津某高校的一名外教,比利时人,年龄也不是传说的那么大,等等。小乡村国际化了吗?中国人强大了吗?什么时候女老外嫁给中国人多了,再这么以为才好。

  家里的卫生居住条件的恶劣,我似乎一年年地感受强烈起来。可是,这老屋,还有八十岁的父母,自己还有必要翻新吗?

  日子,在鞭炮声渐远中,循环重复。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